图库----祖母绿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10-18浏览次数:210

(一)祖母绿与相似宝石的鉴别

与祖母绿相似的宝石常见有铬透辉石、翠榴石、铬钒钙铝榴石,绿色碧玺、绿色萤石、磷灰石及翡翠等。祖母绿与这些宝石的区别主要依据折射率、密度、光性特征及内部特征等方面的性质。人工宝石中与祖母绿相似的有绿色玻璃、人造钇铝榴石、合成尖晶石等。

1. 铬透辉石

常呈深绿色至黄绿色,在滤色镜下呈红色反应,特别是乌拉尔山脉产出的铬透辉石,在市场上很容易被当作祖母绿销售。祖母绿与铬透辉石的区别主要在于颜色、折射率等。两者的颜色均可为深绿色至黄绿色,但铬透辉石的颜色没有祖母绿那种柔和的绿茸茸的感觉,稍有些发暗。其折射率高于祖母绿,分别为1.675—1.701,双折射率为 0.024—0.030,密度为 3.29g/cm 3 ,其可见光吸收光谱在红区也具铬吸收,但在 505nm处具吸收线。铬透辉石的内部也可有气液包体、管状包体,但很少像祖母绿内部常见有那么多三相或两相的包体。

2.铬钒钙铝榴石

铬钒钙铝榴石在颜色上呈黄绿色至亮绿色,表面光泽强于祖母绿。铬钒钙铝榴石与祖母绿一样在滤色镜下呈红色或粉红色,在红区具铬吸收谱。祖母绿与铬钒钙铝榴石的区别主要在光性特征、多色性、折射率、密度等方面。铬钒钙铝榴石为均质体,无多色性,其折射率高达1.740±。密度高于祖母绿,为 3.61±g/cm 3 ,而且内部无祖母绿中常出现的三相或两相包体,铬钒钙铝榴石中常见的是固体包体或负晶。

3.翠榴石

呈绿色至暗绿色,其特征基本与铬钒钙铝榴石相近,为均质体,无多色性,折射率高达1.888,密度为 3.84g/cm 3 ,内部常见有马尾状石棉矿物特征包体。

4.绿色碧玺

蓝绿色至暗绿色,色调偏暗。其折射率、双折射率和密度均高于祖母绿,分别为折射率1.62~1.64,密度 3.06(+0.02,-0.06)g/cm 3 ,双射率高达 0.020,在合适的方向可见后刻面棱线重影,多色性强,内部常发育有线状分布的气液包体。

5.绿色萤石

绿色萤石常带有一种蓝色色调,与蓝绿色的祖母绿很相像,但表面光泽弱得多,因为萤石的折射率只有1.434,而且萤石为均质体,无多色性,内部常因四组解理发育而呈现一种异常消光。色带发育,也同样具有二相或三相气液包体,但气液包体的边界不如祖母绿中的清晰。密度比祖母绿的高,为 3.18(+0.07,-0.18)g/cm 3 ,萤石在紫外光下常具强荧光反应,有的甚至有磷光。

6.绿色磷灰石

磷灰石与祖母绿一样属于六方晶系。摩氏硬度为5,低于祖母绿,但折射率、密度均高于祖母绿,分别为 1.634—1.638 和 3.18±g/cm 3 。可见 580nm吸收双线。

7.翡翠

半透明和近于透明的弧面型翡翠与弧面型祖母绿很相似。通过放大观察可以区别两者,因为祖母绿为单晶体,内部发育的是气液包体、原生或次生裂隙,而翡翠为多晶集合体,常表现为纤维交织结构,在抛光面上能观察到晶体的界线,或由于晶体方向不同而在抛光时留下的微弱的凹凸痕迹。而且翡翠折射率比祖母绿的高,为1.66 左右,弧面型祖母绿点测法一般所得值为 1.58。翡翠密度高于祖母绿,为 3.34±g/cm3左右。翡翠的吸收光谱在区有3条间隔均匀的吸收线,690nm,660nm,630nm吸收线,在蓝区有 437nm的吸收线,与祖母绿的不同。

8.玻璃

绿色玻璃与祖母绿最为相似,无论从颜色,外观上,均可达到乱真的程度。玻璃中的气泡或其他一些残余物质,可以营造出一种类似裂隙或指纹状包体的外观。但玻璃缺少祖母绿那种茸茸的感觉,但一些黄绿色或蓝绿色的祖母绿,色泽较浅时,绿绒绒的感觉欠强,不容易与玻璃区别。鉴定时应特别谨慎。

首先,玻璃为均质体,祖母绿为非均质体。用偏光镜、二色镜或折射仪可直接区别。在偏光镜时下玻璃常具异常消光,无二色性。玻璃的折射率范围较宽,可从1.47~1.70,甚至更高,与祖母绿有明显区别。

9.人造钇铝榴石

人造钇铝榴石为均质体,其区别也与玻璃的步骤相似。只是人造钇铝榴石的折射率较大,一般大于1.81,一般折射仪测不出。人造钇铝榴石的内部一般洁净,偶有气泡。吸收光谱与祖母绿的不同,在肉眼感觉上人造钇铝榴石有红色的闪光,而没有祖母绿绿绒绒的柔和感。

10.合成尖 晶石

焰熔法合成尖晶石为均质体,折射率为1.728 左右,而且偏光镜下常显示斑纹状消光。内部可有气泡、弧形生长纹等。

11.拼合宝石

祖母绿拼合宝石的形式很多,可有二层或三层拼合。最常见的有:祖母绿加绿柱石、祖母绿或绿柱石加绿色玻璃、红色石榴石加绿色玻璃、无色水晶加一层绿色材料加无色水晶等。顶部一般采用祖母绿或绿柱石,下衬有各种不同的绿色材料如玻璃、合成祖母绿、色浅的绿柱石等,中间可采用无色或绿色的胶粘接。

(二)合成祖母绿及其鉴别

1.内部特征

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的内部包体很像天然的祖母绿,助熔剂残余常沿裂隙充填,呈云翳状或花边状,像飘曳的窗纱;助熔剂残余还可沿晶体生长面呈近于平行的带状分布。在高倍放大观察可见这些云翳状、带状图案由细小的助熔剂小滴或孔洞聚集而成。也可见无色透明、形态完整的硅铍石晶体。常见色带,色带可呈平直状或交叉成六边形状。

水热法合成祖母绿的内部常有两相包体,由硅铍石晶体和孔洞组成钉状包体,可出现铂金属片,呈六边形或三角形,在反射光中具银白色外观。有些水热法合成祖母绿制品内保留了种晶片,种晶片周围有云雾状的两相包体分布。水热法合成祖母绿内部的波状或锯齿状生长纹和色带,大多平行于种晶板,与z 轴的交角在 22°~40°之间,而且具不规则的亚颗粒边界,近垂直于色带,形成角状图案,这是天然祖母绿中所没有的。不同厂家水热法合成祖母绿的生长纹与Z轴的交角稍有不同。

2.密度及折射率

合成祖母绿的密度比天然祖母绿较低些,为2.65g/cm 3 。折射率也稍有不同,合成祖母绿稍低些,常为 1.560~1.563,双折射率最低的仅 0.003。

3 .镜下现象

查尔斯滤色镜下合成祖母绿一般呈强红色,但吉尔森N 型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在滤色镜下无反应。

4.发光性

在紫外线下呈红色荧光,而且在短波下查塔姆合成祖母绿的透过率比任何天然祖母绿都强得多。天然祖母绿在小于295nm时就不能透过,而合成祖母绿在低于 230nm时仍能完全透过。最可靠的方法是做曝光试验,将样品浸于水中,在暗室内用短波紫外光照射,拍摄慢镜头照片,天然和合成祖母绿曝光程度明显不同。

5. 吸收光谱

合成祖母绿的吸收光谱与天然祖母绿的吸收光谱相同,也有明显的cr 吸收谱。但有些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中另添加了铁(如吉尔森 N 型合成祖母绿),在紫区具 427nm处吸收带,而天然祖母绿中无此吸收带,427nm吸收带的出现可作为合成祖母绿的证据。

6.红外光谱测试

红外光谱是天然和合成祖母绿之间一种快速无损的鉴定方法,不同来源的祖母绿,对红外光的吸收不同,而且同一粒祖母绿的两个不同方向,吸收强度不同。天然和水热法合成祖母绿都含有水,而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无水,根据红外光谱中有无水的吸收,就不难将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区分出来。水热法合成祖母绿和天然祖母绿均含水,但所含水的类型有所不同。所含水的类型根据其与[Si6O18]12- 离子团的结合方式分为 I 型水和Ⅱ型水。研究表明天然祖母绿同时含有 I 型水和Ⅱ型水,低碱天然祖母绿和高碱祖母绿的含水情况有所不同。水热法合成的祖母绿也可含 I 型和Ⅱ型水,但水分子的伸缩振动和合频振动的峰位和强弱不同。水热法合成祖母绿在中红外 4357cm -1 、4052cm -1 、3490cm -1 、2995cm -1 、2830cm -1 、2745cm -1 处有吸收,可与天然祖母绿区别开。

(三)祖母绿的优化处理及其鉴别

对祖母绿进行优化处理的历史久远,主要方法有浸注处理、染色处理、覆膜处理。

1.浸注处理

对祖母绿进行浸注处理由来已久,浸注方法也是多样。早期人们主要用各种油来浸渍祖母绿(如各种植物油、雪松油等),而且尽量采用与祖母绿折射率相近的油,所浸注的油可分为有色和无色两种。近年来又有采用加拿大树脂来浸注的。根据浸注的材料不同浸注处理大致归为 3 类:即浸无色油处理、浸有色油处理和树脂充填处理。

(1)注无色油处理

注无色油的祖母绿目前已得到国际珠宝界和消费者的认可,而且在市场上很常见。这种方法没有改变祖母绿本身的颜色,还可使祖母绿变得好看些。油的作用主要是掩盖已有的裂隙或孔洞,提高宝石的透明度和亮度。对浸无色油祖母绿的检测,主要是放大检查,观察裂隙中是否有油存在的特征,可将祖母绿样品浸于水中或其他无色透明的溶液中进行观察。用反射光,慢慢转动样品,在某一角度上可观察到裂隙中无色油产生的干涉色。如果裂隙未完全充填,观察时可见裂隙中不规则分布的油痕,其反光比一般裂隙中液态包体强。

其次是观察祖母绿是否有受热后“发汗”流油的情况。用台灯或热针靠近祖母绿样品,样品受热,油会像出汗似的,从裂隙中渗出,用棉纸或镜头纸擦拭可看出是否有油渗出。浸过油的祖母绿在包装纸上会留下油迹,所以细心检查包装纸,也可得出该样品是否经过浸油。浸油祖母绿在受热和强光照射下会产生挥发而干涸,原先掩盖住的裂隙会重新显露出来,不免会引起商家与顾客之间、生产与销售双方之间的麻烦。所以不管哪一方都应对祖母绿的浸油处理有个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使用、保管方法,如避免用超声波清洗器或强清洗剂清洗等。

(2)浸有色油的处理

浸有色油与浸无色油的观察方法相同,而且放大检查时可见绿色油呈现丝状沿裂隙分布;油干涸后会在裂隙处留下绿色染料;受热渗出的油和包装纸上的油迹呈绿色。某些有色油在紫外光下具荧光。

(3)树脂类充填处理

树脂充填处理的观察方法与上述两者相同,也同样具有一种干涉效应,但无“发汗”现象。充填物较厚处可能会残留有气泡,有时充填区呈雾状,充填物内有流动结构。用反射光观察,可见祖母绿表面有蛛网状的裂隙充填物,其光泽较周围祖母绿暗。

2.染色处理

采用化学颜料,将色浅的祖母绿或无色绿柱石染成深绿色,以达到祖母绿的效果。这种染色处理的绿色颜料,沿裂隙分布,可呈蛛网状。可有630~660nm吸收带,在长波紫外光下可呈黄绿色荧光。

3.覆膜处理

(1)底衬处理

为加深祖母绿的颜色,在祖母绿戒面底部,衬上一层绿色的薄膜或绿色的锡铂,用闷镶的形式镶嵌。检测时不易觉察,放大检查其底部近表面处可有接合缝,接合缝处可有气泡残留,有时会有薄膜脱落,起皱等现象。二色性不明显或根本就没有二色性,不像天然祖母绿有明显的二色性,而且天然祖母绿具明显的Cr吸收谱,该种处理的祖母绿只有模糊或无Cr吸收光谱。

(2)镀膜处理

常采用天然无色绿柱石作核心,在外层生长合成祖母绿薄膜。所以有人称其为再生祖母绿。用无色绿柱石作内核,可以保证样品整体的密度与祖母绿的相近。一般外层合成祖母绿只有0.5mm厚,很容易产生裂纹,呈交织网状,这可以说是镀膜祖母绿的一个特征。观测时,浸泡于水中或其他透明溶液中,可见棱角处的颜色明显集中,在长波紫外光下外层的荧光比宝石本身的荧光强得多。内部包体的特征为无色绿柱石的特征,即有雨丝状、管状包体、气液包体。而不是祖母绿中的典型包体。也有多次覆层的祖母绿,内部用无色绿柱石作种晶,外生长一层合成祖母绿后,又生长一层合成绿柱石。鉴别的关键是浸泡并从侧面观察,可清楚见到多层分布的现象。

祖母绿晶体

祖母绿晶体

祖母绿晶体

祖母绿气液固三相包裹体

祖母绿气液固三相包裹体

哥伦比亚黄铁矿包裹体

逗号状包裹体

竹状阳起石

竹节状阳起石

透闪石包体

水热法

祖母绿猫眼效应

祖母绿达碧兹效应

祖母绿达碧兹效应

祖母绿浸无色油优化

充填处理闪光效应

祖母绿光谱

祖母绿加工琢型

祖母绿皇冠

著名祖母绿

最大祖母绿

著名祖母绿(胡克)




附件下载: 13:助溶剂法合成祖母绿面纱状愈合裂隙
     

搜索
您想要找的